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谢大立《战友》阅读答案

谢大立《战友》阅读答案

时间:02-11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战 友

  谢大立

  在家等死的张凤,收到一封信,说墓园管理处的负责人木根,没有按他的要求,祭奠要他帮着祭奠的人。

  读罢信,张凤颤颤抖抖地站起来,拿了拐杖下楼,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公墓地的侧门。由侧门进,是不想让木根知道他来了,也是想亲眼看一看检举人说的是不是真的。祭奠了,墓碑前是会留下痕迹的。

  果然如说,张风的气不打一处来,嘴里不停地骂,这个没出息的东西,占小便宜占到了死人头上!自己真是瞎了眼,还把这么个玩艺儿当亲人,让他保管遗嘱。他的遗嘱是,木根帮他每天一次祭奠死在他手里的这个人;他死后,他的财产全部捐给遭受天灾人祸的人们。骂着,张凤对着墓碑说,兄弟,实在是对不住你了,这些日子不能亲自来看望你,实在是感到身体不支。我虽然不能来,但没忘了委托木根,想不到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连这点便宜也要占!你不要生气,我这就去教训他。

  木根是张凤的战友、老部下。他转业那年,木根复员。他转业选法院,一步一步当上了院长。当上院长的第二年木根来找他,说他的家里实在是穷得连娃子上学都上不成了。他利用权力给他安排了临时工,又通过关系把他搞到民政局当上了墓地的负责人。管墓地虽不是什么好工作,但总算是谋到了一份正儿八经的活计。

  张凤用拐杖捅开木根办公室的门,木根把老花镜摘下来放一边,好像知道他要来似的说,来了,老院长……张凤用拐杖把地板一杵,说,这里没有啥院长,只有张凤!他这么说,是木根犯了他的大忌——被撤了职的人最忌讳别人再叫他的官名。那是桩轰动全国的冤案,发生在他当院长的时候。轰动了全国,他这个当时的院长当然就跑不脱了。

  木根改喊他老首长,并赔礼说,对不起,那样喊惯了。又说,您是不是为烧纸的事来的?都怪我考虑不周,我该打!并打了下自己的脸说,死者在我的梦里说,你天天在我的墓前烧这烧那,烧的可是钱,你用这些钱给墙那边孤儿院的孩子们买点什么不好……我怕您不赞成,就先斩后奏了。张风心里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为烧纸的事来的?你是做贼心虚吧?嘴里说,死者报梦?报梦也该找我报梦,我咋没有梦到过?

  木根面露喜色,说,这事不是您委托我在办吗,他一定是把我当成您的代理人了……对了,孤儿院那边,我也是以您的名义给孩子们买东西的,那里的孩子们吃了您的东西,天天嚷嚷着要见您这位爷爷,您今天来了,可得过去与孩子们见个面,那些孩子都可爱极了。孤儿院就在墙那边,不知您还记不记得那边院墙的那道门,打开门出了门就是……

  张凤的心里还是有点怀疑是木根占了小便宜,过去看看,正好验证一下。他就跟着木根沿着院墙边的小路走。院墙的这边是阴世,院墙把阴世和阳世隔开。脚下的路张凤也很熟悉,他来这里祭奠完死者后,常在这条路上来回地走。路上行人很少幽静至极,十分对他的味。他一度还曾经想过,哪一天他过世了,也让木根把他安排在这块墓地里,让灵魂天天在这条小路上徜徉。

  真的是不远,院墙的门打开,就听到了孩子们的歌唱。孩子们唱的是耳熟的生日歌。循着歌声没走多远,看到了一群孩子。他们围着一个蛋糕坐在一起,很显然今天是他们中某一位的生日。木根冲着孩子们说,给你们买生日蛋糕的爷爷来了!木根的话声一落,站起来一位姑娘。姑娘用她嘹亮的嗓音对孩子们说,起立,给爷爷鞠躬,喊爷爷好。孩子们唰地站起来喊:爷爷好!喊得他热泪盈眶。自从他的院长被撤,他觉得无颜再面对世人,躲着世人,就久违了这种人世间的真情。

  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他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除了蛋糕还想吃啥?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是他们各自想吃的。他想都不想地说,要不要爷爷给你们买?要——孩子们异口同声。他的泪随着这个拉长的“要”字流了出来。这个“要”字让他震撼。他的院长被撤后,头一次听人对他说这个字。在他的心里,这个世界不需要他了,他与这个字已经是无缘了。这么多孩子对他说出这个意义重大的字,对他能不是一注强心剂吗!

  张凤觉得他的浑身一下子来了好多劲,病也没有了。他扭头对木根说,我要修改我的遗嘱,把我的遗产全部用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木根说,好哇,一切听您的。他又说,从今天开始,给孩子们买东西送东西先由我亲自办,我办不动了你再接着办。木根像在部队里那样,一个立正说,得令!他也仿佛回到了在部队当首长那会,带那么几分武断地说,你忙你的去吧,我也要去给孩子们买东西了。说完,煞有介事地离去。

  木根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来会心的微笑。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介绍了张凤的状况,院长一职被撤,心理不太平衡;在家“等死”,主要是因为他病人膏肓,失去了人生前进动力。

  B.张凤接到信,听说木根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祭奠,主要的表现是“嘴里不停地骂”,看出他的粗暴性格,与其身份不相符合。

  C.小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张凤对木根没有“祭奠要他帮着祭奠的人”的愤怒和悲伤写起,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D“您是不是为烧纸的事来的”,既与开头“也是想亲眼看一看检举人说的是不是真的”照应,也为后文木根陪同张凤去孤儿院埋下伏笔。

  E.文章既以“战友”为描写对象,也以其为线索;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木根的行为,让张凤为之动容,让他改变了看法。

  (2)小说最后一段“木根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来会心的微笑”,原因何在?(6分)

  (3)小说在刻画张凤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多次写到张风的身体状况,主要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小说开篇,突出张风的“等死”,表现的是他对生活的没有希望,他感到自身已无活着的价值和尊严,不是因为他病人膏肓。B项,“粗暴”不准确,“嘴里不停地骂”表现的是张风的气愤之情,体现的是他直爽、耿直、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E项,小说应该是以“战友”为题目,而非为线索。

  (2)①老首长消除了对他的误解,认可了自己的做法。(2分)

  ②老首长不再消极陷于旧日的悲伤,而能积极投身于充满希望的新事业。(2分)

  ③老首长重新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浑身劲也来了,病也好了。(2分)

  (3)①张凤重情重义。木根是他的战友,他帮助过他,也信任他;他让木根帮他每天一次祭奠死在他手里的人;当他知道孩子们对他的一份真情时,他“热泪盈眶”。

  ②张风敢于担当。在他任内酿成的冤案,尽管为此而被免了职,但他仍牢记在心,留下遗嘱,让木根每日祭奠死者,在死后要把全部财产捐给遭受天灾人祸的人们;当得知孩子们需要他的帮助时,他义不容辞,欣然而为。

  ③张凤自尊要强。当被免职时,他感到的是世界不需要他了;当他得知孩子们需要他时,他的劲一下子就足了,病也没了。

  ④张凤直爽而嫉恶如仇。当误解木根贪小便宜时,他无比气愤,“嘴里不停地骂”。

  (任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4)①充分表现人物心理。文中“在家等死”“颤颤抖抖”“身体不支”等词语,既说明了张凤糟糕的身体状况,更刻画了张风因陷于内疚悔恨而万念俱灰的心理状态。(2分)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在家等死”到“颤颤抖抖地站起来,拿了拐杖下楼”,从“身体不支”到“浑身一下子来了好多劲,病也没有了”,小说通过张风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步步推动着故事情节向高潮发展。(2分)

  ③有力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张凤心强好为,重真情,有尊严,但是,就因他任院长时的一桩冤案,被撤了职,他以为世界再不需要他了,等死的他立下遗瞩要木根帮他祭奠死者,捐全部财产给遭受天灾人祸的人们。而当他知道还有那么多的小孩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又感到了真情的存在,人生价值的存在。(2分)

 

  ④巧妙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从张风前后身体状况的变化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对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的重要。张凤感到自己无用时,只能在祭奠别人中等死;而当知道自己还有用时,一下子来了劲,病也没有了。(2分)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梁思永:未竣工的考古学重镇》阅读答案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