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有关粮食的新闻阅读及试题答案

有关粮食的新闻阅读及试题答案

时间:01-30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材料一:

  本报讯 10月16日,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有关单位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清华大学大讲堂共同举办了2014年“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来自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师生代表、中小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等近千人参加。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米斯卡等出席了上述活动并致辞。

  牛盾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旨在强调家庭农业在维护粮食安全、消除贫困、改善生计、管埋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及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个主题与我国国情十分相符,家庭农业是我国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民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粮食供给。

  牛盾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从治国安邦的角度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根弦。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牢牢地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严守耕地这个红线,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坚持不懈依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和保护生产积极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未来,我们完全有信心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活动中还邀请了全国“光盘”行动发起人、爱粮节粮先进典型人物和粮食生产大户代表在会上发言,介绍他们爱粮节粮典型事例,清华大学“光盘”活动参与音者宣读了由国家粮食局、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致全民倡议书》。纪念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摘自《农民日报》,2014年10月17日)

  材料二:

  10月16日上午,“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安徽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大学举行。省人大常委套副主任宋卫平、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出席启动仪式,省委宣传部、省粮食局、省农委、省妇联、安徽大学领导出席活动,团省委副巡视员李丹云出席活动并讲话。在肥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李丹云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做到知粮、爱粮、惜粮、节粮,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她希望全省广大青少年要争做爱粮节粮的传承者,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传承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爱粮节粮的传统美德;要争做爱粮节粮的实践者,自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爱粮节粮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要争做爱粮节粮的引领者,争当爱粮节粮的表率楷模,要主动发声,在生活中、网络上积极倡导爱粮节粮文化,影响带动家庭、校园、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她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积极动员全社会爱惜粮食.促进节粮减损,倡导形成自觉爱粮节粮,传承勤俭节约美德的良好风尚。

  据悉,省粮食局、省农委、团省委、省妇联共同主办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的举行,正式拉开了全省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序幕。活动周期间,全省共青团系统将通过开展爱粮节粮主题征文、爱粮节粮主题团队活动、“光盘标兵”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将爱粮节粮宣传活动推向深入。

  (摘自安徽青少年网)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全球长期营养不良人口减少了2. 09亿,其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从18. 7%降低到了11.3%。这其中,中国的贡献之巨大,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相比的。上述时间段内,中国已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有关减少饥饿人口的指标。

  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连续十年增收。当前,无论是从粮食储备,还是从消费渠道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局面都是有保障的。这不仅对中国自身意义重大,对于稳定整个国际粮食市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除了确保自身粮食生产的良好局面,中国也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如今,在中国的帮助下,粮食生产一度陷入了困难的津巴布韦正重回“面包篮子”的位置。在马拉雏,在尼日利亚.中国的金融与技术支持,同样为当地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帮助。

  一直以来,有一些人总是热衷于鼓吹中国“粮食威胁”。对于这种论调,我们只要想一想以下这些问题,就不难看清其真假:中国是否将自己多余的粮食倾销至国际市场,从而给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冲击?中国有没有在国外,特别是在非洲大肆囤积土地?中国有没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专利展开攻势?中国企业有没有大规模兼并他国种子企业、形成垄断地位?事实很明显,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所谓的中国“粮食威胁”,又从何谈起呢?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近来趋势表明,谈论粮食的未来不可能不讲到中国的将来。中国消耗掉世界50%的猪肉、60 010的大豆,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和谷物消费国。自1978年以来,中国肉类消费已从占美国肉类消费的1/3上升到今日的两倍多。显而易见,养活14亿人单靠中国的资源不够。有一个选择不可避免:空前规模地进口粮食。

  中国对进口食品需求的增加,会给别国带来巨大影响。许多国家会受益于对华出口增加。比如,地中海国家就得益于中国对橄榄油的新需求,新西兰乳品和林业对CDP的贡献率增加4倍,主要是中国需求的结果……

  但是,中国需求增加也可能引发破坏性的粮价上涨,这会造成动乱和社会不稳定。世行称,今年第一季度国际粮价已上升4%,主要是由于中国需求的增加。

  或许最令人担d的是对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河流由于农田和工厂污染及消耗而恶化,粮食生产扩大化会加剧土地污染和环境恶化,引发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看似前景惨淡,但有需求的地方通常会带来创新和投资。所以,我们应认识到中国胃口增大的问题严重性,同时也不要忽视其带来的机遇。

  (摘自《环球时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5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报道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贡献。(6分)

 

  (4)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中国粮食需求量激增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哪些影响。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识,再从正、负两方面各补充一条。(8分)

 

  (1)相同点:都报道了参加活动的各界政要、群众代表或嘉宾。②都报道了有关政府官员的重要讲话。③都报道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相关活动内容。(3分)

  不同点:①材料一阐明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材料二没有。②材料一报道的活动内容已经发生,材料二报道的内容只是“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启动仪式,但也交代了活动的相关内容安排情况。(2分)

  (2)第一问:

  材料一侧重报道国家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大政方针,显示了中国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上的使命、责任和信心。材料二侧重报道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思想宣传。(2分)

  第二问:

  ①因为活动的级别不同:材料一所报道的活动是国家级别,是对全世界发声,所以要表明我国政府对全国、全世界存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勇于担当使命以及对世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材料二所报道的是省一级的活动,不可能过多涉及国家的粮食政策,只能立足实际重点宣传爱粮节粮。(2分)

  ②活动主图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报道的内容站在国家的层面,“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两个主题必须同等并重,不可偏颇;材料二所报道的内容是一省的活动,重点突出“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2分)

  (3) ①中国对减少世界饥饿或营养不良人口的数量作出巨大贡献。②中国连年丰收,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在保障国际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③中国积极帮肋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的相对落后的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每点2分)

  (4)第一问:

  正面:①中国粮食需求的激增,会扩大粮食进口的数量,这对世界粮食生产格局将带来巨大影响,许多国家将会受益于对华粮食出口的增加。②中国粮食需求的激增,会给国内外的产业格局带来影响或变化,带来新的投资领域和新的产业发展机遇,例如,农业机械的生产,粮食加工业等。(每点1分)

  负面:①中国粮食需求的激增,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破坏件的粮价上涨,这会造成动乱和社会的不稳定。②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大化,会加大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会加剧人类和自然的矛盾,而目前本已漕到破坏的环境可能引发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风险。(每点1分)

  第二问:

  正面:中国粮食需求的激增,可能刺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城市家庭室内种植模式被催生,转基因食品被普遍接受和推广等等。(2分)

 

  负面:中国粮食需求的激增,必然要求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这与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环境大趋势产生激烈的土地矛盾。(2分)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奚同发《主刀》阅读答案 《“意象符号”说与“语言艺术”说之差异》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