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李锐《残耱》阅读答案

李锐《残耱》阅读答案

时间:01-30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残耱①​

  李 锐

  斜长的身影越过门前的土路,正好影住那盘拉散了架子的耱。己经记不得惋惜多少遍了.可看见它还是痛惜不止,就好像被扯断了的是自己身上的筋骨,咳,和人一样,再结实、再年轻,也有老的时候,也有不中用的时候。

  金红的太阳压在西山顶上了。苍老的夕阳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只能在斜长的影子里越陷越深。窝在土崖下边的村子也跟着苍老的夕阳,一起被埋在幽暗的阴影当中。

  零零落落的炊烟软软地升起来,在村子后面的杨树林上边连成一条白云,像是给渐起的暮色镶嵌了一块依稀的薄玉。

  唉,看着怪好看的,看着怪揪心的,等日头一落下去,夜凉一起,一眨眼就空了,连个影子也没有。

  满是青筋的手一直抓着身边的杨树苗,树枝上新吐的树叶只有铜钱大,在夕阳的余光里闪闪发亮,远远看过去,好像满树晶莹剔透的玉佩在夕阳中摇摆。左腿上的伤还在疼。今天在地里耱地的时候,黑骡子拉着散了架的耱把自己给拽倒了。等到把耱从黑骡子身上卸下来,他才感觉到腿上的疼痛,疼得钻心。他抹下额头上的冷汗,坐在耱架上点着了一支烟,把第一口烟吸进去,眼泪就冒出来了。不是因为疼,是因为难受,是因为亲眼看见自己老了,亲眼看见自己快要伺候不了这些黄土了。身边没有人,漫天漫地的黄土里只有不会说话的黑骡子,只有这盘拉坏了的耱,他就那么坐在大太阳底下,一个人哭。不就是孙子孙女不在身边么?不就是清明节儿子们没回来么?没有人回来,你和老伴)不是也把坟上了,也把纸烧了么?没有人回来,你不是也年年把庄稼种了么?

  以前,院门前的路边上站着一排八棵杨树,还是大儿子出生的那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树早己经长成材了,全都做了房屋的大粱。一连几幢院子,青砖灰瓦一字排开,每年春天,院子里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杏花热热闹闹连成一片,就像一幅好画……那时候,自己站在沟对面的塬畔上,远远看着这个繁花似锦的院子,心里像是喝了老酒一样又暖和又舒服。

  可这些年,原来热热闹闹的一个村子,如今冷落得就像块荒地。一家一家地都走了,去北京的,去太原的,去临汾的,去县城的,实在不行也要去河底镇、去黑龙关。住不进城里宁愿在城边上凑合,也不回来住。一座一座的空院子,僻静得叫人发怵。

  后来,这锯倒的八棵杨树每年都从老根里憋出来数不清的枝条,可自己已经没有心思再伺弄它们了。年年长,年年砍。本以为它们都死绝了,可去年春天忽然又憋出这棵嫩枝子来,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站在那些伤疤旁边。明知道这些漫生的条子长不成材,可还是把它留下了。只要看见它,。里就一阵一阵地一哂惶,一阵一阵地可怜它.

  最后一抹余辉越过黄色的土墙,照亮了屋脊,他忽然看见几蓬枯草站在儿子们的屋顶上,像火苗一样在屋脊的瓦背上烧得通红。心里猛一阵钻心的绞疼,疼得牵心拽肺的,疼得连气都快要断了。他赶紧闭上眼睛,在黑暗中用别人说过的话安慰自己,你真是老糊涂啦你,儿孙自有儿孙福。娃娃们愿意留在城里过好日子,儿子孙子都想当城里人……可你说这棵小树苗它怎么就从死了的梦里又长出来了呢……我真想现在就死,就这么攥着这棵小树苗死,就让他们把这裸树和我一块放到棺材里,就让他们把我这盘散了架的耱和我一块埋到土里,赶明儿老伴死了让她和我埋在一块儿……我不用他们给我上坟。我不用在城里过好日子的儿孙们离开他们的好日子,到乡下来照看这几幢空院子。就让这棵小树苗从我坟里长出来,长成一棵大树,长得满树满枝的绿叶子。风一刮,树叶子在我头上哗哗地响,让树叶子哗啦哗啦地天天跟我说话。它知道我想的是什么,它知道我心疼它,它知道是我把它栽到我的梦里来的……死吧,死吧,死吧……和我的耱一块儿死,现在就死,就死在这黑天黑地里,就死在这几幢院子跟前,就扛着这棵小树苗死……

  没有风,也没有响动。

  太阳下山了。夜幕一下子扑上来。

 

  【注】①耱(mò):有些地方称作耢或称作盖,是一种农具。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写到老人面对那盘拉散了架子的耱痛惜不止,主要是因为耱是用来平整翻耕后的土地的重要农具,失去了它就失去了劳动的工具。

  B.小说写到老人看到一连几幢院子青砖灰瓦一字排开,每年春天院子里桃花、杏花热热闹闹连成一片,就像一幅好画,意在凸显农村环境美好。

  C.老人想让儿孙把这棵树放到棺材里,“从我坟里长出来,长成一棵大树,长得满树满枝的绿叶子”,体现了老人的孤独、怀旧段对树的深厚感情。

  D.小说主要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成功地对老人展开了全方位的刻画,使老人的形象栩栩如生。

  E.小说对于我们特殊的吸引力在于,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忧伤、软弱、矛盾、痛惜,却帮不了他,因为这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2)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6分)

  (3)小说多次写到夕阳,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社会内涵,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参考答案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A项对原凶的分析错误,从下文看,他之所以痛惜不止,是因为面对残损的耱有许多人生的感触;感慨自己老不中用。B项“意在凸显农村环境美好”错误,从全文看,这里是写老人的回忆,主要反映老人对过去农村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畅想。D项对描写手法的分析不恰当,文中上要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也综合运用了其他的几种手法,但是没有对老人的语言进行描写。

  (2)①勤劳朴实,热爱农村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种树、盖房,年纪大了还在地里劳动,死后还想埋在这片土地里。(2分)

  ②内心世界丰富,既感伤自己的衰老,揪心时间的流逝,痛心长了荒草的屋顶;又怜惜杨树的嫩枝,喜爱自家的院子。(2分)

  ③孤独寂寞而又无奈。儿孙外出让他难受,村子空落让他发怵;对儿孙的选择和农村现状感到痛心却又无能为力。(2分)

  (3)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小说多次写到夕阳,写夕阳下的村庄、炊烟、树叶以及夕阳渐渐坠落的景色,渲染了一种苍茫、混沌的气氛,为整篇小说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推动情节发展。夕阳触发了老人的思绪,从而引出下文对老人的种种心理活动的叙写,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老人形象。夕阳与漫天漫地的黄土构成了天苍苍、野茫茫的时空,衬托出老人哭泣时的身影越发的渺小和孤独。

  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小说结尾“太阳下山了。夜幕一下子扑上来”,让人联系小说后半部分关于老人对死亡的预想,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问,令人回味。

  (任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4)【示例】①小说以与农民命运息息相关的农具作为叙事的切人点,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对农民生存方式的强力渗透。(2分)

  ②反映了社会转型给乡村既有的家庭结构、亲缘关系等造成的强烈冲击,以及对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重大影响:(2分)

  ③城市化进程让农村留守老人措手不及,他们感到孤独,感到无奈,感到亲情断裂的痛苦。(2分)

 

  ④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如何解决乡村留守老人所遭遇的精神问题,如何看待城市对于乡村的渗透所导致的农村现状的改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确实引发我们思考。(2分)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朱贻庭《今天,重建家训文化何以可能》阅读答案 《小马、苹果和打杂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