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小说《狼来了》阅读答案

小说《狼来了》阅读答案

时间:01-25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幺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粮,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

  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呆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到。

  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

  文革时,有~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

  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粮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

  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

  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算有,谁敢打?你打了,打死了,打伤了,有关部门要你罚款,你罚不罚?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

  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

  第二天,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鬼吗?'

  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

  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

  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屯可能是狗。

  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

  关干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

  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

  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

  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

  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嘛?

  多位村民说:幸好那天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了!!……”

  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搂紧了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

  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跟着上山。七丫材的山旺等村民对电视台的不无调侃地说“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地是拍到了昨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口,据他自己讲:后来爬到树上才逃过一劫。电视画面是真真切切的, 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买流着血.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村民们弄不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稂山干什么?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村民们奇怪,关干这些,电视台语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

  至干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需要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等说打死也不信报山有狼。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7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t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球。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发生在狼山的故事耐人寻味,狼山有狼时人们无情地猎杀,无狼时又想让狼山重新有狼,对比中隐含了讽刺,蕴含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B.小说对村民山旺的描写着墨较多,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山旺是一个胆子大、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的人。

  C.小说地方特色鲜明,“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等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D.狼山有了狼,就可开发旅游资源,经济就有了新的增长点,政府官员就有了政绩,所以尽管狼山有狼的疑点很多,也不允许熟悉情况的村民去怀疑。

  E.这篇小说擅长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营造讽刺效果,如对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的介绍,交代村民们第二次听到狼山上“狼来了”的呼喊的时间。

  (2)小说开头写老干部与知识分子自杀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3)小说第二段写狼山“名不副实”,而倒数第二段却变为“名副其实”,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6分)

  (4)小说以“狼来了”为题,有何用意?读了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A、E两项分析准确,但E项相对局部一点。B项,“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分析欠妥;C项的举例、分析不当。D项,错在“不允许熟悉情况的村民去怀疑”。)

  (2)①渲染狼山恐怖的气氛,交代狼山没有开发的一个原因。狼山本不知名,有此情节后,更无人问津。

  ②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当有人呼救时,因有这一层顾忌所以无人搭救;村民没能在第一时间确认是否有狼,为镇政府的勘测、宣传提供了可能,才有了后文关于狼山是否有狼的议论。③揭示小说的历史环境,呼应前后,形成狼山发展的历史轨迹,暗示各个时代的隐痛,丰富、深化主题。(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

  (3)①第二段说“名不副实”是因为名为狼山却没有狼,是交代狼山真实情况;结尾处说“名副其实”是因为造假使许多人相信狼山“有狼”。②这样的措辞变化,使小说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丑陋的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发人深省。(每点3分)

  (4)用意:①暗合“狼来了”的寓言故事,暗示狼山“有狼”不过是受利益驱使的一场策划,增强作品的讽刺效果。②标明小说线索,点明小说内容,小说围绕狼山是否有狼行文,先讲狼绝迹,再叙狼现身,继说狼新闻,后言狼确有。③揭示小说的主旨,小说直击一些人的逐利心理与行为,深刻折射出当下社会的某些病态,昭示我们那些怀揣利益的人进了狼山,才是真正的“狼来了”。

 

  启示:当今社会为利益所驱不择手段者大有人在,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利益所驱,要尊重事实、脚踏实地、守住底线。(用意每点2分,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教育公共服务的方式:民主协商对话》阅读答案 《名士的背影——汪曾祺其人其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