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话
杨芳
按照新闻史学家方汉奇的说法,成舍我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冠军级”人物。
这位和张季鸾、邵飘萍同时代的报人,不仅保持着“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等若干 纪录,还有着“为办报受挫最多”的名声。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坐牢就不下20次,报馆被封也有 10多次。
最惊险的一次是落在张宗昌手里。其时,这位“体健如牛却性暴如虎”的军阀,刚刚杀害了 著名记者林白水。一时间,关于成舍我遇害的消息传遍了京城,路透社甚至发出了“成氏已被处 决”的电报。如果不是曾任国务总理的孙宝琦及时相救,这则假新闻恐怕早已成真。
过这种日子,成舍我似乎早有准备。他曾说:“唯有不怕头破血流者才配做新闻记者。”从张 宗昌那里虎口逃生后,他鼓励同仁继续出报,因为“军阀终归要骂的”。 他坚信,办报最大的意义莫过于“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这也是上 世纪20年代,他放弃一家知名报纸总编辑的职务,拿出200块大洋办<世界晚报》的原因。
为了“说话”,他屡屡得罪权贵。1934年,其麾下报纸因刊登南京当局丑闻而被停刊。当 时,汪精卫派人来调停:“一个新闻记者,要和一个行政院院长碰,结果无疑是头破血流。”孰料得 到的却是如下回答:“我可以做一辈子新闻记者,汪先生不可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院长。”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硬朗的报馆老板,在日常生活中却近乎吝啬。他历来以“开机器、上前 线、管家务”看待办报。及至所办的上海《立报》发行量达20万份,成大老板依然穿着寒酸的蓝 布长衫,连黄包车也不舍得坐。一次成舍我被人追问有无赌钱、抽烟等经历,他接连摇头后遭到 对方鄙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据说,经过这番奚落,成舍我从此点燃了香烟。
1933年成舍我创办新闻专科学校时,他特意在《招生简章》里注明:“如本人及其家长,怀抱 一般投考洋八股式学校之同样心理,冀图本身或其子弟将来毕业后,能光宗耀祖,升官发财,则 千万别误入歧途。因新闻事业,最需要忠实勤奋,吃苦耐劳。”
多年后,他又在台湾开办类似的学校。据说有家长开学时前来参观.不禁失声恸哭。因为 眼前仅有三间平房的校园,还不及儿女就读的小学校园大。
只有办报时,成舍我才显出报人应有的气魄。为了扩大信息量,他每创办一家报刊,便会不 惜重金建立一家电台。经营上海《立报》时,他特许一线记者租用汽车,从无锡赶往上海送稿。
投身新闻事业多年,成舍我一直感慨国内没有一家“真正的报馆”。相反到处充斥着“流氓 访客”和“敲竹杠的新闻”。因此,他将“完备的报馆和健全的舆论”作为目标,始终坚信:“文化运 动最大的武器,就是报馆。”这种报人眼光和襟怀,被后世的文学史学者陈平原誉为少有的“舆论 家修养”。 乱世之中,成舍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报业传奇。他仅在北京主持的“世界”报系就拥有3份 报纸,其中《世界日报》是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他在上海创办的小型报《立报》,更是以20万 份的销量,创造了旧中国自有日报以来的最高纪录。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成舍我先后创办了 20多家媒体,包括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一时间,张恨水、萨空了、恽逸群等新闻界大腕纷纷加盟他的旗下。未必是他给的待遇有多 么优厚,而是作为一个有担当的报馆老板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经常对编采人员说:“只要保证 真实,对社会没有危害,什么新闻都可以登。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不需要负责任,打官司、坐 牢,我去。”
事实上,这位叱咤京津沪三地的报业巨头,一生中唯一恐惧的便是无法畅快地“说话”。惹 恼了张宗昌后,他转战南京办报。得罪了汪精卫,他不得不开拓上海。抗日战争期间,他又在香 港出版报纸。及至台湾解除“报禁”,他又以91岁的高龄创办《台湾立报》。
即便在病危无法言语之时,这位纵跨一个世纪的报界泰斗级人物,仍然用笔吃力地写下四 个大字:“我要说话。”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34年5月,《民生报》因揭发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彭学沛(汪精卫部属)贪污案被封闭,成舍我被拘禁四十天。获释后,于次年在上海创办《立报》,仍坚持“对外争取国家独立,驱除敌寇;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贪污”的宣传宗旨。 (《新闻名人成舍我》)
②成舍我在用人上并不排斥萨空了等进步文人,对于张友渔、恽逸群(成舍我于1935年在上海创办《立报》时该报的主笔)这样的“左倾人士”(均为中共地下党员),他也“相知有素,长期任用”。 (《论成舍我的新闻人才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成舍我曾落人生性暴躁的军阀张宗吕手里,幸好得到曾任国务总理的孙宝琦及时相救,才免于被害。虎口逃生之后,他丝毫没有屈服,继续鼓励同仁办报。
B.成舍我被新闻史学家方汉奇称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冠军级”人物,是因为他保持着“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等记录,并有“为办报受挫最多”的名声。
C.成舍我被后世的文学史学者陈平原誉为具有“舆论家修养”的报人,是因为他把“完备的报馆和健全的舆论”作为毕生新闻事业的奋斗目标,而且始终不曾停止。
D.成舍我在北京主持创办的《世界日报》是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在上海创办的小型报《立报》以20万份的销量,创造了中国自有报以来的最高纪录。
E.作为一个报馆老板,成舍我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人们的尊重;因此,当时张恨水、萨空了、恽逸群等新闻界大腕纷纷加盟他的旗下,他才成为叱咤京津沪的报业巨头。
(2)成舍我投身新闻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6分)
(3)文中引用了传主以及相关人物的话,并插有作者的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4)成舍我的成就对于后世报人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 B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D、E 不给分。 C 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无实据。 D“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这一表述不正确,原文说“是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创造了中国自有日报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表述也欠周密,原文是说“旧中国自有日报以来的最高纪录”。 E 强加因果关系。当时新闻界大腕纷纷加盟他的旗下,固然与他的勇于担当有重要关系,也还有报酬优厚等因素,原文对此并没有完全否定,而是说“未必是”,“他才成为叱咤京津沪的报业巨头”与上文所说的因素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2) ①创办了 20 多家媒体,包括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②创办了新闻专科学校,培养新闻专业人才。 ③用报纸服务于争取国家独立与政治民主等的宣传。(每点 2 分)
(3)①引用传主和其他人的话,使传记的内容真实可感,准确可信; ②引用传主和其他人的话,使传记更具故事意味,增强传记的可读性; ③作者的议论是对传主的赞扬,画龙点睛,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每点 2 分)
⑷①报人要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坚持“说真话”的原则,“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激浊扬清,褒贬分明。 ②报人要有刚正不阿的骨气,要有忠实勤奋、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 ③要有舆论家的修养,高瞻远瞩,让报馆(报纸)服务社会舆论,促进文化发展。 ④要努力扩大信息量,发展多样化媒体,培养新闻人才,不拘一格选用新闻人才。(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