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小说《浮冰上的少年与狗》阅读答案

小说《浮冰上的少年与狗》阅读答案

时间:12-29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浮冰上的少年与狗

  [丹麦]哈夫·B·卡威

  饿到第三天的晚上,诺尼想到了尼玛克。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甚至失去了他的小刀。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现在,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但是,村里的人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不就毫不迟疑地杀犬充饥吗?

  “尼玛克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的。我们当中的一个很快就要被另一个吃掉。”诺尼想。空手他可杀不死尼玛克,这畜生身强体壮,现在又比他有劲,所以,他需要武器。

  诺尼脱去手套,解下了伤腿的绷带。在几个星期以前,他摔伤了腿,用两块小铁片和绷带捆扎固定。他跪在冰上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干什么。铁片的边缘磨薄了,天亮时分,小刀磨好了。诺尼从冰块中拔出小刀,用拇指轻轻拭着刀锋。①太阳光照在小刀上,折射到他眼里,使他一时看不见东西。

  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犬。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过来。”诺尼叫道。尼玛克走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生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尼玛克越走越近,它已经意识到了诺尼的意图。诺尼感到喉咙梗塞,他看到犬的眼里充满了痛苦。好!这下是动手的时候了!

  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蹒珊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去了。

  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这下诺尼感到极度的恐惧。他已经扔掉了小刀,解除了武装。他太虚弱了,再也不能爬过去取刀子。现在只有听任尼玛克的摆布了,而且尼玛克也非常饥饿。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生喉咙里的吞咽声。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然而,他感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舐他的脸。

  若尼睁开眼睛。他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

  一小时后,一架直升机出现在北边天空。飞机上一个海岸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面,他看到了漂移着的冰山,发现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②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地在动。他让飞行员降低飞机,看到冰峰的阴影下,有一个黑而不动的像人一样的黑影。怎么,还有两个黑影?他把飞机降落在一块较平的冰面上,然后上了冰山,黑影是两个——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爱斯基摩雪橇犬。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还活着。那条犬无力地哀叫着,已经衰弱得一动也不能动了。

  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质是一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面上,在风中摇曳着。

 

  (1)下列对阅读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男孩诺尼在浮冰上与爱犬尼玛克饥寒交迫地度过了三天后,想用小刀杀犬充饥,而他的爱犬尼玛克却一直陪伴他直到获救。

  B.小说开头短短两行字交代了故事的环境、人物,简洁的场景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激发读者的联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C.诺尼准备杀狗时的心理十分矛盾复杂,这种矛盾是理智与情感、生存与道德、兽性与人性的斗争,揭示了人阴暗丑恶的本性。

  D.文中画线处两次写到“太阳光折射”,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其作用是埋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并形成前后照应。

  E.诺尼极力杀狗求生,而尼玛克却集感恩、友善、互助、忠诚等美好品德于一身,兽性与人性在此形成巨大反差,引人深思。

  (2)根据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模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情节发展脉胳。(6分)

  (3)文中对狗的称呼频繁地更换:“畜生”、“犬”、“尼玛克”。这三种称谓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小说的结尾十分巧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深意?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和实际加以阐述。(8分)

  参考答案

  (1) B项3分, A项2分,D项1分,(C项,“生存与道德”的斗争以及“揭示了人阴暗丑恶的本性”错。D项,两次应分开分析,第一次的作用主要是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第二次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获救的契机。因表述概括笼统,没有明显错误,只是不准确。E项,将尼玛克与诺尼进行对比分析不当,说诺尼“极力杀狗”也不合文意,他内心矛盾,后主动丢刀放弃杀狗体现了善良的品格,两者不可作为是非丑恶的对立面)

  (2)开端:诺尼及其狗尼玛克遇险,被困于浮冰上饿了三天;发展:诺尼磨刀欲杀犬充饥,后来放弃;高潮:尼玛克在诺尼身边徘徊,忍饿忠心护主;结局:人狗脱险。(这四个阶段中开端与结局各1分,发展与高潮各2分。以图示法简要勾画情节发展脉络根据大意概括是否准确酌情给分)

  (3)称畜生就把狗当敌人,突出了狗兽性的一面;(1分)称犬把它当动物,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1分)称尼玛克就把它当朋友,人与狗关系密切。(1分)通过称谓的变化,反映出诺尼对狗的情感变化,展示了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3分)(大意对即可)

  (4)深意:小说结尾处,诺尼和尼玛克都脱离了危险,而这恰恰归功于诺尼所丢弃的小刀。这样的结尾很巧妙,极富有戏剧性,含蓄而耐人寻味。(1分)在结构上,与前文相互照应。(1分)在情节上,运用巧合,使故事极富戏剧性(如果当时诺尼没有丢弃小刀,而是杀死了尼玛克,也许他就不会被救。恰恰是诺尼扔掉的小刀,救了他一命)。(1分)在主题上,昭示了真诚、真挚、善待生命的人自然会得到善的回报。(1分)(大意对即可)

 

  思考:诺尼放下的屠刀救了他和爱犬的命,这个关于生命和救赎的话题值得我们深思。生活中我们要敬畏生命,心存善念,绝不作恶、纵恶,不为自己的恶行找借口,哪怕是在生死绝境中,人性还是能战胜兽性。每一个小的善念,都能形成一个爱的链条,将善与爱传递下去;每一次真正的敬畏,都会是一个救赎的开始,让敬畏与救赎拯救人的生命与灵魂。(4分)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小说《考驾照》阅读答案 小说《功名》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