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阅读答案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阅读答案

时间:12-19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为此,他吃尽苦头。“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文革”之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种种“劣迹”以作“诱导”。丁先生听后说:“这个人真坏。”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丁先生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不设灵堂,不作告别。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丁聪《一生就做一件事》)

  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大约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李辉《从此天堂里也会多一些笑声》)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丁聪取笔名为“小丁”,一用就是60年,“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而他这一生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

  B.丁聪出身绘画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父亲的熏陶。他的父亲自学成才,丁聪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深受其影响。

  C.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对象,但这些接二连三的厄运却成就了他任何处境下都乐观、旷达的性格。

  D.丁聪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这与他浓烈的爱国情怀不无关系,丁聪始终热切地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饱含一腔忧虑之情。

  E.“时代身上的牛虻”这一标题用形象的比喻高度赞美了丁聪与时代“病灶”抗争到底的正直、勇敢的精神,诠释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备的品格。

  (2)作为一位漫画家,丁聪的画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文章六、八两段引用了丁聪的话,请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6分)

  (4)文中说丁聪“平淡”的人生,却“淬炼出了强大的艺术”。请结合材料,对“平淡”与“强大”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E 3分, D 2分,A 1分。B,丁聪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是受到了张光宇、叶浅予的影响。C,“厄运”与“乐观、旷达的性格”间强加因果。A,“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用语绝对,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

  (2)①贯穿着他与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②讽刺现实,针砭时弊。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1949年,丁聪仍坚持创作讽刺漫画。三中全会之后,他继续以笔为刀,揭露社会黑暗。③体现百姓的心声。丁聪的漫画始终关注百姓的所想所需,百姓能够通得过是他作画的前提。

  (概括1分,分析1分,每点2分)

  (3)①第六段的引用既表现了丁聪的刚直不阿,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②第八段的引用突出了丁聪对漫画的痴迷。③两处引用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说服力。(每点2分)

  (4)①“平淡”是说丁聪的人生普通平常,“强大”是说丁聪的漫画充满了批判社会的力量。而强大的艺术往往是在平淡的人生中锤炼而来的。

  ②丁聪为人低调谦逊,一直以“小丁”为笔名,甘于做最普通的小人物,放低自己反而让他更容易看到真实的百态人生,作品也就更贴近生活,充满了真实的力量。

  ③丁聪创作宗旨简单,所想所画都体现百姓心声。这种源于社会现实的艺术创作饱含生命力与战斗力,最终给社会乱象以有力抨击。

  ④丁聪生活简单,为人淡泊,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他能够专注作画,精益求精,也能够保持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的力量。

 

  (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网络公民与守法精神》阅读答案 小说《北方的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