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我与地坛》节选 阅读答案

《我与地坛》节选 阅读答案

时间:12-13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甲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一)》)

  乙

  十五年前的那个下午,我第一次到这园子里来就看见了她,那时她大约三岁,蹲在斋宫西边的小路上捡树上掉落的“小灯笼”。那儿有几棵大栾树,春天开一簇簇细小而稠密的黄花,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尔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得满地都是。小灯笼精巧得令人爱惜,成年人也不免捡了一个还要捡一个。小姑娘咿咿呀呀地跟自己说着话,一边捡小灯笼;她的嗓音很好,不是她那个年龄所常有的那般尖细,而是很圆润甚或是厚重,也许是因为那个下午园子里太安静了。我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一个人跑来这园子里?我问她住在哪儿?她随便指一下,就喊她的哥哥,沿墙根一带的茂草之中便站起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朝我望望,看我不像坏人便对他的妹妹说:“我在这儿呢”,又伏下身去,他在捉什么虫子,来取悦他的妹妹。

  那是个礼拜日的晴朗而令人心碎的上午,时隔多年,我竟发现那个漂亮的小姑娘原来是个弱智的孩子。我摇着车到那几棵大栾树下去,恰又是遍地落满了小灯笼的季节。我刚刚把车停下,就见前面不远处有几个人在戏耍一个少女,作出怪样子来吓她,又喊又笑地追逐她拦截她,少女在几棵大树间惊惶地东跑西躲,却不松手揪卷在怀里的裙裾,两条腿袒露着也似毫无察觉。我看出少女的智力是有些缺陷,却还没看出她是谁。我正要驱车上前为少女解围,就见远处飞快地骑车来了个小伙子,于是那几个戏耍少女的家伙望风而逃。这时我认出了他们,小伙子和少女就是当年那对小兄妹。我几乎是在心里惊叫了一声,或者是哀号。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小伙子向他的妹妹走去。少女松开了手,裙裾随之垂落了下来,很多很多她捡的小灯笼便洒落了一地,铺散在她脚下。她仍然算得漂亮,但双眸迟滞没有光彩。她呆呆地望那群跑散的家伙,望着极目之处的空寂,凭她的智力绝不可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吧?大树下,破碎的阳光星星点点,风把遍地的小灯笼吹得滚动,仿佛喑哑地响着无数小铃铛。哥哥把妹妹扶上自行车后座,带着她无言地回家去了。

  无言是对的。要是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就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味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 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五)》,有删改)

  10.选文(乙)中作者为什么要对与少女的第一次相遇不吝笔墨地详写?(4分)

  11.选文(乙)中,看见哥哥,“少女松开了手,裙裾随之垂落了下来,很多很多她捡的小灯笼便洒落了一地,铺散在她脚下”,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5分)

  12.赏析选文(甲)中画波浪线语句。(6分)

  13.结合两篇选文,说说作者从地坛的人事景中获取了哪些生存感悟?(5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示例】(1)第一次相遇时作者不知少女有智障,通过对第一次相遇情况的详写,充分展现了少女的美好可爱。

  (2)与后文相遇发现少女智障形成对比,突出内心的遗憾,引出下文对命运的深思,深化主题。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两次描写的差别,第一次是智障没有暴露情况下的描写,后文是智障暴露情况下的描写,然后从两次描写对情感和主题表达的作用方面,突出对少女智障的遗憾之情和对命运的思考。

  11.【答案示例】(1)动作上的细节突出少女的反常。惊惶地东跑西跑时不知放下裙裾,来到哥哥面前,已经安全了,却放下了裙裾,使得小灯笼洒落一地,具体真实地展现了她智障的特点。

  (2)照应上文在在几棵大树间惊惶地东跑西躲,却不松手揪卷在怀里的装有小灯笼的裙裾的情节。

  (3)小灯笼洒落一地的描写,烘托出少女心灵的纯真美好,突出对少女智障的遗憾之情。

  【解析】解题时,可从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思考。从情节安排上看,是照应上文的“不松手”;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通过“松手”和“不松手”的对比,真实地展现了少女智障的特点;从主题表达上看,松手引出对小灯笼的描写,以美好的事物烘托人物心灵,突出对少女智障的遗憾。

  12.【答案示例】(1)巧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地坛中的小蜜蜂、蚂蚁、瓢虫、露水等看似微小却生命旺盛。如用比喻手法写“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突出其轻盈、可爱;用拟人手法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既让人触不及防,又觉生趣盎然;写“露水”滚动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极度夸张,光彩夺目。

  (2)动词准确、生动,细节真实可感。如一个“停”准确地写出了蜜蜂飞行时仿佛停留在空气中的形态。一个“捋”不光写出蚂蚁因腿长腿多前行时蚁身贴着蚁腿的状态,更写出蚂蚁像一位智慧的老人,捋须沉思,顿悟真理,恍如梦醒,亦动亦静,想象奇特,叫人哑然失笑。

  (3)寓情于景,写出园子(地坛)生机盎然(“荒芜但不不衰败”的特点),蕴含着作者开始从人生的苦闷绝望中走出来,开始发现生命的美丽,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解析】赏析文段可以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手法的运用、内容、结构等角度入手。这段文字巧用修辞,寓情于景,细节真实可感,动词准确生动。用比喻手法写“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多么轻盈的薄翼,多么可爱的小精灵!一个“停”准确地写出了蜜蜂飞行时仿佛停留在空气中的形态。用拟人手法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既让人触不及防,又觉生趣盎然,且叙述有波折,静中有动,趣味横生。一个“捋”不光写出蚂蚁因腿长腿多前行时蚁身贴着蚁腿的状态,更写出蚂蚁像一位智慧的老人,捋须沉思,顿悟真理,恍如梦醒,亦动亦静,想象奇特,叫人哑然失笑。“瓢虫”本来爬得慢,用拟人手法说“不耐烦了”“累了”,“忽悠”“升空”连用更是准确写出瓢虫迅速地垂直上升而飞行的习性,闭目想象,慢吞吞的瓢虫实在有趣,也让人万分惊奇。“露水”滚动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极度夸张,光彩夺目。同理,此处也是寓情于景。此处景物描写生机盎然,蕴含着作者开始从人生的苦闷绝望中走出来,开始发现生命的美丽,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3.【答案示例】(1)任何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和情趣,这是其他生命无法替代的。

  (2)不幸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承认世界的差别,平静地接受苦难,豁达地面对死亡。

  (3)遭遇不幸时不要怨天尤人,要坦然面对,与命运抗争,即使走不出苦难的境地,也要珍爱生活,顽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文章相关语句,主要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捡灯笼花的少女遭际”两个角度进行适当的解读和归纳。如甲文中写“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作者看到了生命的绽放,看到了微小的生命也在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再如抓住乙文中“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等语,可得出“不幸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承认世界的差别,平静地接受苦难”等的归纳。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阅读答案 《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依据与思想特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