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化学家唐有祺》阅读答案

《化学家唐有祺》阅读答案

时间:12-10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化学家唐有祺

  1920年夏天,唐有祺出生在上海新场镇一户普通商人家庭。初中时,唐有祺在数理化以及英文学科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在学到电磁效应和化学反应以及电子、原子核分子时,他开始颇感神秘,后来他对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不能一目了然的微观世界变得非常着迷。

  1937年,唐有祺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同济大学化学系。当时正值卢沟桥事变,日寇南侵,山河破碎,天下虽大,却早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为了坚持文化抗战,同济大学走上了内迁办学之路。其间唐有祺虽然饱经旅途颠簸之苦,但是他始终没有放松学习。唐有祺随同化学系的同学,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上课,做实验。用他诙谐的说法,就是“天上飞机扔炸弹,地上坚持做实验,炸弹n扔个不止,实验仍当坚持。”

  1946年秋,时年26岁的唐有祺远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求学。开始了对他人生有着极大影响的一段征程。在那里,他师从世界著名化学家、两届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教授。鲍林对这个聪明又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人偏爱有加。五年的加州时光,唐有祺从鲍林那里学到了结构化学的前沿知识和精髓,也受到了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教育的熏陶。

  1950年,唐有祺获得了博士学位。虽然国外的前程似锦,但是充满生机的新中国却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他的心。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为了遏制新中国的发展,极力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唐有祺预感到将来归国的路会更加艰难。他当机立断,提前回国。导师鲍林知道后,极力挽留他,但是唐有祺真诚地说:“虽然中国的条件要比这里艰苦,但毕竟是我的祖国。中国的化学研究水平和美国存在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要回去,争取弥补这些差距。”得知唐有祺决心已定后,鲍林伸出援手。在导师的帮助下,唐有祺冲破重重障碍,历经一个多月,终于在1951年8月回到了祖国。

  回国之后,唐有祺在资金缺乏、仪器设备不到位、人才稀缺的条件下,硬是建立起晶体结构研究和生物大分子研究的体系,把中国化学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1965年9月,中国超过美国、联邦德国等竞争者,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人工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项成果的创造者正是来自北大和中科院等单位的科研队伍,而唐有祺的奠基工作功不可没。

  “文革”期间,面对汹涌而来的政治浪潮,唐有祺始终保持着一位学者的淡定与从容。白天被批斗,晚上还照样争取时间创作学术著作。“我相信,任何困难都不是不能克服的,动荡的日子总有一天会过去的。”“文革”结束后,唐有祺以其卓越的成就,于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几十年来,唐有祺似乎只有两件永远做不完的事,一是科学研究,另一个就是培养人才。他常常说:“学者就是学者,应该恪守为学之道和为师之道。”

  唐有祺关心正在启动的项目成败,更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未来,作为项目的主持人,他的目光放得很远,注重成果,更注重人才的培养,这些均表现了这位科学家的忧国忧民情怀和远见卓识。

  作为人师,唐有祺几十年来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晶体学概念和知识,更是治学风范。他重视年轻后备人才的培养,而这其中,更看重学生的人品。他常说,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应该是无德之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追求,就必须首先有健康的动力和抱负。科研人员在特定的时期就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

  唐有祺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学、研讨和开拓新的学术方向上。从科研到教学,91岁高龄的唐有祺走过了六十多年的科教人生。作为中国化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精神矍铄,精力非凡。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他还会去同济大学和北大走走看看,给年轻人讲授自己的人生历程。

  唐有祺,这位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的老科学家,一如他当年义无反顾回国时那样,把全部的学识和热情,都投入到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无怨无悔。

  (选自《唐有祺人物小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唐有祺上初中时便对数理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着迷于不能一目了然的微观世界,这是他走上科技道路的原动力。

  B.抗战时,随着学校内迁,唐有祺饱经旅途颠簸之苦,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还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上课,做实验,坚持文化抗战。

  C.唐有祺赴美求学时,师从两届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因聪明又有远大的理想,饱受鲍林的青睐,后来还被他护送回国。

  D.唐有祺回国后努力搞科研,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人工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即使在“文革”期间,也争取时间创作学术著作。

  E.作为人师,唐有祺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品。为此,即使年事已高,他有时还以切身经历教育在校大学生。

  (2)本文讲述了唐有祺的哪些人生经历?请简要概括。(6分)

  (3)请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6分)

  (4)唐有祺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E3分,A2分,C1分(B项,“坚持文化抗战”是学校行为,不是个人行为。C项,“后来还被他护送回国”错,鲍林只是帮助他回国。D项,“结晶牛胰岛素”是来自北大和中科院等科研队伍的成果,不是唐有祺个人成果)

  (2)①沉迷化学,刻苦学习②海外求学,携艺还乡 ③学科奠基,一派之长,④授业传道,广育栋梁。(每点2分,任意答三点,意思对即可)

  (3)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写唐有祺冲破阻碍,回国后潜心搞科研,为祖国的化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分);开启下文,从科学转向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大量化学人才(1分);②内容上,凸显传主的精神(1分)赞美唐有祺为深爱的祖国全身心的工作,体现了学者的治学风范和人格魅力(2分)。

  (4)主观上: ①对理科有浓厚的兴趣,沉迷于化学中的微观世界。②激情无限,全身心的投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能坚持学习;③具有良好的治学风范,既能高瞻远瞩,又能脚踏实地。④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甘心奉献,为祖国培养大量人才。(一点2分)

 

  客观上:师从大师鲍林,鲍林让他学到了结构化学的前沿知识和精髓,并帮助他回国。(2分)(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作答,主观6分,客观2分)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阅读答案 《马六甲记游》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