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现代文 > 《1963年过年》阅读答案

《1963年过年》阅读答案

时间:11-14 分类:现代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1963年过年

  刘国芳

 

  男人挑了一担灯芯,要出门。一个女孩儿,蹦蹦跳跳跑了过来,女孩儿说:“爸爸要去哪儿呀?”

  男人说:“卖灯芯。”

  女孩儿说:“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

  男人说:“过年回来。”

  男人说着,出门了。女孩儿跟了几步,女孩儿说:“爸爸,给我买新衣裳过年。”

  男人应一声,走了。

  男人很快出了村,往荣山方向去。男人要经过荣山,去一个叫抚州的地方。从荣山到抚州,有六七十里。男人肩上挑着满满的一担灯芯,但灯芯没重量,一担灯芯只十几斤,男人不把这担灯芯当回事,他一天就能走到抚州。

  果然,这天傍晚,男人到抚州了。一到街上,男人喊起来:“卖灯芯,点灯的灯芯。”

  有人应声说:“几多钱一指?”

  男人说:“三分。”

  应声的人讨价还价:“两分卖不卖?”

  男人说:“拿去。”

  就有人走到男人跟前来,犹犹豫豫掏两分钱给男人。男人拿一指灯芯给人家,很少的一指,只有小指头那么粗。又有人过来,要买一角钱,男人也拿了一指给人家,这一指大些,大拇指那么粗。再没人过来了,男人又挑起灯芯喊道:“卖灯芯,点灯的灯芯。”

  此后,抚州大街小巷都听得到男人的声音。

  在抚州卖了几天,男人就离开抚州了。男人一路前去,去流坊,去浒湾,再去金溪……最后返回荣山回家。这样来来回回,要在外面呆一个多月。但不管走多远,男人都会在过年前赶回来。

  这天,男人到浒湾了。

  天晚了,街两边的房屋透出灯光,很暗的光,星星点点。这样星星点点的光,无法照亮巷子。一条巷子,黑漆漆的。男人挑着灯芯,高一脚低一脚走在巷子里,仍喊道:“卖灯芯,点灯的灯芯。”

  一户人家,没点灯,屋里黑漆漆的。黑漆漆的屋里走出一个人来,这人说:“你来得及时,我屋里的灯芯刚好用完了。”

  说着,拿出两分钱,买一指灯芯回去。

  俄顷,那屋里有光了。

  一个人站在一家小店铺前,男人见了,就说:“你店里有棒棒糖么,我用灯芯换你棒棒糖。”

  那人点点头,同意了。

  在男人换糖时,男人家里的女孩儿在想爸爸了,女孩儿问着大人说:“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

  大人说:“还早哩,过年才回来。”

  确实还早,男人那时候还在金溪。随后,男人去了南城南丰,再去了建宁和泰宁,还去了福建邵武、光泽。这一路花费其实很大,男人白天要吃,晚上还得住旅社。这一切开销,全在一担灯芯里。为此,男人一路很节约。有时,他一天只吃两个包子。但该买的,男人还得买。男人有一天就在邵武买了好几块布,好看的花布,是给家里女人买的。男人还买了一件红灯芯绒衣服,买给女孩儿的。男人还买了一根扎头的红绸子,也是给女孩儿买的。这东西可买可不买,男人犹豫了很久,拿出二分钱,买下了,然后放在贴身口袋里。

  男人回来时,灯芯全部卖掉了。但男人肩上的担子,没轻下来,反而重了。男人担子里放着布,放着衣裳,还放着麻糖、花生糖和拜年的灯芯糕。女孩儿早就等在家门口,老远看见男人回来了,女孩儿蹦蹦跳跳跑过去,女孩儿说:“爸爸,给我买了新衣裳吗?”

  男人说:“买了。”

  女孩儿就跳起来。

  不一会儿,女孩儿就让妈妈帮她穿好了红灯芯绒的衣裳。男人买的红绸子,也扎在女孩儿头上。随后,女孩儿含着棒棒糖出去了。在外面,女孩儿看见几个孩子了,女孩儿于是把口里的棒棒糖拿出来,然后跟几个孩子说:“我爸爸回来了,给我买了新衣裳,还买了扎头的红绸子和棒棒糖。”

  女孩儿说着时,有爆竹噼噼啪啪响起来。

  过年了。

  【注】1963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拐点,三年困难时期刚结束,经济、民生待兴。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开头写女孩嘱咐爸爸“给我买新衣裳过年”,以孩子对过年的憧憬形成叙事的动力,使得叙事有种温暖格调。

  B.男人卖灯芯以“指”为单位和以物易物的情节,意在表现当时经济发展之艰难以及民众思想观念还较落后。

  C.“在男人换糖时,男人家里的女孩儿在想爸爸了”,这句话将男人对家的惦念和家人对男人的惦念这两条线索融合在一起,使情节更加集中。

  D.男人回来时,“肩上的担子,没轻下来,反而重了”,说明担子里年货满满,也隐含着男人的责任感。

  5.文章以“过年”收尾,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6.作者刘国芳曾经说,“小小说应该具备诗、情、画、意”,请从其中任选两点,结合文本具体探究。(6分)

  参考答案

  4.B (“民众思想观念还较落后”理解有误)

  5.①和开篇(题目)形成照应,使文章回环往复,浑然一体。

  ②文章结尾用喜庆稀释了艰难,用温情慰藉了疼痛,表达了人民渴盼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心愿。

  (每点2分,共4分)

  6.①语言富有诗意:文章选择“灯芯”“新衣裳”等意象,营造了温馨感人的生活场景,给人以温情。

  ②情感朴素真切:文中写到山民的质朴民情,父女的亲情以及人民对新生活的热情,以情感人,反映生活。

  ③充满画面感:小说多处运用景物描写,如浒湾的夜景、过年的热闹景象,使人如临其境。

  ④意韵深远:本文的故事背景是1963年,但是作者没有过多书写痛苦,而聚焦在“过年”的题材,用“灯芯”来象征人民渴望国泰民丰的美好愿望。(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共6分)

小编推荐: 林建超《围棋与国家》阅读答案 “征信”阅读答案 《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方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