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选文题目:杨绛的亲情守望 作者:云之端 体裁:传记
试题内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杨绛的亲情守望云之端钱杨是无锡同乡,1932年相识,1935年喜结良缘,恩爱六十多年。
“文革”初期,别人被斗得狼狈不堪,钱钟书却顶着“活无常”式的高帽子,胸前挂着名字上打叉的大牌子昂首阔步,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既不畏缩也不惶悚。在暴虐横行、风声鹤唳的年代,瘦弱的杨绛还有过“壮举”。“外人看去她是柔弱的娇太太,面对阶级斗争肯定吃不消或者往后退缩的样子,但有一次,她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叶廷芳回忆说, “1966年夏的一次批斗会,‘文革’初期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当中一角贴了个小纸条澄清。后来群众批牛鬼蛇神,全所一百多人面前,把八九个人都拉出来批斗,站一排,杨绛站在最右边,当时一起被批的还有宗璞、邹荻帆、李健吾等,其他人都低着头,你说什么都接受,就算不符合事实也不敢说话,就她一个人,脸涨得通红。他们逼问杨绛,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她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
1969年11月,年近花甲的钱钟书告别妻女先下了五七干校,学问通透的他,侍弄煤、锅炉却是外行,水总是烧不开,被大家笑称“钱不开”。半年后,杨绛也来到干校,两个人不在一个连,但能偶尔相聚。两个连在地界上是毗邻的,差距一里左右。杨绛在“菜园班”,当时快六十了,白天由她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钱钟书担负送信工作,每天下午四五点左右,他去“公社”取件时,总要绕道百十来步看他的妻子,杨绛把自己写的东西递给他,他一般就站在那儿看。
在信阳的日子,杨绛依然和别人不同,似乎总是“笑嘻嘻的”,还对大家说“文革”对她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是有一次,大家都在劳动,凿井、种菜、浇菜……菜地旁边突然起了个坟堆,她说,死的人多冷啊,坟地里草都没有……当时是夏天,大家还奇怪她怎么会想到冷。事实上,那时候的杨绛刚刚遭遇丧婿之痛,他们的女婿王德一,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了。
1997年,钱杨二老的独女钱瑗去世,一年后,缠绵病榻的钱钟书也走了。“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钱钟书缠绵病榻的日子,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菜都做成糊状,鱼要做成粥,一个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杨绛一根一根剔掉的。有段时间,钱钟书在北京医院,女儿在西郊,杨绛这么大年纪两边跑。一家三口人,后来一下走两个,尤其是女儿的走让她毫无思想准备,这个打击太大了!“我们仨失散了”,但是她一滴泪都不掉。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敛起丧亲之痛,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人们惊讶地发现,没多久,这位纤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
十多年来,面对时间这位严酷的判官,杨绛仿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越战越骁勇:翻译、写作之外,她还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的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恐怕难以想象,一个老人居然能扛下如此超负荷的重担。
对于悲痛和酸楚,她却从不多著一字,潺潺缓缓,举重若轻。
(摘自《时代报告》,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钱钟书去世时,杨绛一滴泪都不掉,主要是因为杨绛认为‘夫在先,妻在后’是自己的意愿,她觉得丈夫的成就比自己突出,甘愿做他背后的支持者。
B.杨绛为被批斗的丈夫据理力争,悉心照料重病的丈夫,并最后揽下整理丈夫学术遗稿的工作,这都是对丈夫的“亲情守望”的具体表现。
C.从外表看,杨绛是一位柔弱的娇太太,但从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后以及她自己被批斗时的种种表现看,她却让很多同事及领导对她刮目相看。
D.杨绛痛失女儿和丈夫后,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没多久,竟然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可见,专注于工作抚平了杨绛先生的心灵创伤。
E. 文中的杨绛饱经生活磨难,在痛苦中永不妥协、永不放弃,永远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心中无怨亦无恨。
8.请结合文中传主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杨绛的人格魅力。(4分)
9.文章是如何刻画杨绛的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试题答案:
7. 选B 3分,选C 2分。A错在“她觉得丈夫的成就比自己突出,甘愿做他背后的支持者”,D错在“抚平了杨绛先生的心灵创伤”,E错在“永远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心中无怨亦无恨”
8. (1)“文革”初期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当中一角贴了张小纸条澄清;批斗会上,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突出杨绛的勇敢无畏。
(2)“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丈夫、女儿同时住在不同的医院,且两家医院距离远,年近九十的杨绛不得不两边跑。体现了她对亲人(丈夫和女儿)深沉的爱;
(3)丈夫、女儿相继离去,一滴泪都不掉,敛起丧亲之痛坚持工作。突出她的坚强。
(4)年近九十的她仍从事翻译、写作以及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的艰辛而繁重的工作。表现她对学问的毕生追求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5)下放到河南信阳时,总是“笑嘻嘻的”,还对大家说“文革”对她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表现她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的友善。
(答到一点给1分,最多给4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①侧面描写:引述叶廷芳的话突出杨绛的勇敢无畏。②正面描写:如细节描写,在大字报的一角贴小纸条澄清对丈夫不符合事实的指控,体现了她的正直、忠贞;看到坟堆想到“死的人多冷啊”,体现了杨绛的善良;语言描写,“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沉的爱;“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表现了杨绛的坚强和对丈夫的忠贞。③对比手法:在批斗大会上杨绛的表现与他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杨绛的坚强勇敢。
(侧面描写2分,可以有其它的例子;正面描写2分,不必局限于细节和语言两方面,只要属于正面描写的都可给分;对比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