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文言文 > 《原才》曾国藩--阅读答案

《原才》曾国藩--阅读答案

时间:02-28 分类:文言文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原才

  曾国藩

  ①风俗之厚薄奚自 ?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②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③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④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⑤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①戢戢:聚集、众多貌。②蒸:兴起,含渐成之意。③雠:应答,响应。④尸:主持,居于。⑤一命:命,官阶。周代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级别。后泛指官职低微。 ⑥逆睹:预见。

 

  22.下列填入第①段方框中最恰当的虚词是(   )(1分)

  A.矣 B.乎 C.兮 D.耳

  23.第①段中引用“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有何作用?(2分)

  24.请从对比映衬角度赏析第②段文字。(3分)

  25.下列各项根据第⑤段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定有君主会推行“吾说”并获得成效。

  B.最大期待是有国家者、士大夫移风易俗。

  C.作者对自己的观点自视甚高,充满自信。

  D.能够预见的是循法而做之后人才得其所。

  26.本文题为“原才”,试结合题意简要评析本文论证思路。(4分)

 

  试题答案:

  22.B

  23.把社会风尚对人心的影响与风对万物的影响形成类比(1分),从而论证了社会风尚对人心的影响起初很微弱,但是最后却不可抗拒的观点(1分)。

  24.本段把先王之治天下,贤才当路,天下为之一新的情形与世道教化衰微,人才不得其用以致形成影响的情形进行对比(1分),突出了人才任用的重要性(1分)。同时,又以在野之人才“倡仁义”与“倡功利”相互映衬,点明社会风尚会因之而大受影响的结果(1分)。从而进一步凸显人才选用的重要性(1分)。

  25.C

  26.本文探究人才问题,开篇开宗明义揭示论点,以社会风尚决定于人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比“治世”、“衰世”的不同影响,突出人才任用之法;之后反驳在势君子“无才”的谬说,从而提出陶铸人才即使官小职微也责无旁贷;最后以陶铸人才的成效收束,提出倡议;(以上各点答到3点即给3分)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论证严密。(1分)

小编推荐: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原文附翻译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原文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