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宋词精选 > 秦观《八六子》“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赏析及翻译

秦观《八六子》“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赏析及翻译

时间:09-10 分类:宋词精选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八六子①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②,萋萋刬尽还生③。念柳外青骢别后④,水边红袂分时⑤,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⑦。怎奈向⑧、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⑨,黄鹂又啼数声⑩。

 

  [注释]

  ①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②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③刬:同“铲”。

  ④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⑤袂(mèi)红:红袖,指女子,情人。

  ⑥娉婷:美貌,指美人。

  ⑦“春风”句: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⑧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

  ⑨销凝:消魂凝恨。⑩黄鹂:又名黄莺。

 

  【译文】

  我独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佳人,上天为何赐你 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译文二】

  倚在高高的亭子上,离恨就像那萋萋芳草,铲干净不久又油然萌生。回想在柳树旁跃马和她离别,她穿着红衫向我挥手,那情景至今还让我怆然心惊。

  上苍为何给她婀娜的身姿?永难忘那天月夜我们的幽会,她那似水柔情有如十里春风。无奈短暂的欢娱似流水逝去,优雅的琴声中断,翠绿丝巾的芳香也全消尽。更哪堪晚风吹落片片红花,细雨满天乌云。正黯然销魂时,耳边又传来黄莺鸟凄厉啼鸣。

 

  【评点】

  这是一首借景怀人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半部分写离别的场景。开篇点题,言明要写离愁别恨,此恨如同芳草,繁茂、延绵而没有边际。这一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一腔恨意表达得真切形象,同时又与景物描写合而为一,让人深感恨意之浓。随后两句以“念”字总领,开始回忆往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分写两人离别时的景况,以实笔写虚景,笔法高超。末句“怆然暗惊”回揽一笔,凄凉无限。

  词的下半部分忆昔伤别。“无端”句起笔突兀,以怨语反写情人之美,致使自己情不自禁,愁怨深沉,似是痴语,实则饱含真情。“夜月”二句从杜牧诗“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中化出,极言缠绵情意而又含之不露。“怎奈向”几句,笔锋一转,写好景已逝,分别来到。弦已断、香更残,落花随风飘散,残雨凄凄,似恨意难消,罩住了一抹微明。景中含情,句法高妙。结尾两句写黄鹂送春,啼声哀婉,暗含词人的伤春之情,我们似乎能从黄鹂凄婉的哀鸣中听到词人心底发出的叹惋之声。总之,下半部分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词人凄迷的情感,虽无重语,但含深情。

  这首词开篇言情,超拔俏丽;收尾写景,蕴藉深沉,可见词人心中离恨之深。全词用语明丽,音韵和婉,是一篇情韵俱胜的佳作。

 

  [赏析]

  这是首伤人之作。开头由情直入,由春草比离恨,含蓄空灵,“柳外青骢别”,“水边红袂分”,对仗工稳,色彩鲜明,“怆然暗惊”又回到现实,含无限凄楚之感。下阕由追忆情人的美貌和柔情,承上启下,“那堪”以下又一对句,落花纷纷,残雨濛濛,在凄迷之景中融入深切的怀人之情,更生苦愁。“黄鹂”啼声在愁境中缭绕,让声音展示更空阔的愁怀,含无限深长的情思。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作。词人曾与一位歌女有过恋情,久别之后倍加思念,于是倚危亭,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但现实是无情的,美好的回忆之后,就会陷入更深的愁恨之中。起句直入主题,用一个“恨”字将离愁与芳草相联系,被后来评论家称为“神来之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是虚景实写,然而色泽鲜明、画面清晰。下片无端怨天,看似无理,实则有情,而且正是作者那种不能自制的疾呆之情;结句“黄鸾又啼”,是怨其啼声扰乱了词人凝神相思,还是因鸟啼春归之愁而更愁?作才含而为露,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像空间,饶有余味。本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由登亭眺望,见春日芳景而引起对与情人分别的无限遗憾。换头三句追思当时欢聚的乐事,写得风情摇荡,幽美凄清。“怎奈向”三句感叹梦断香消,她景已逝。结处融景入情,表达对情人的无限怀念。开篇以景起,出笔突兀。“恨如芳草”两句,兼有写景与比喻两意,意象很美,思巧语也巧。“念柳外”两句已彩锦丽,“青骢”对“红袂”,暗示出当时心情的欢快明朗。全词用语含蓄,意象朦胧。

小编推荐: 秦观《如梦令 春景》赏析及翻译 秦观《如梦令 春景》赏析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