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国学讲堂 > 自掘地下室 司马光豁了老命写“通鉴”

自掘地下室 司马光豁了老命写“通鉴”

时间:11-27 分类:国学讲堂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司马光这一生孜孜不倦在做两件事,一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二是写《资治通鉴》。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政见上水火不容,一个执意要变法,一个铁了心反对变法,两人偏偏都是出了名的倔人,王安石公然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司马光呢,多次给王安石写信,劝他不可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后来宋神宗希望司马光出任枢密副使,司马光一连上了六道奏折表态坚决:新法一日不废,我一日不就任。

不过,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斗争是君子之争,两个人在政见上互相痛恨,在人品与才华上互相钦慕。

王安石对司马光的评价是:司马君实,君子人也!

有人怂恿司马光弹劾王安石,司马光反驳道:他不为任何私利,为什么要弹劾他?

司马光常说的一句话是:介甫(王安石的字)没有别的毛病,就是脾气太犟了!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同一年去世,在王安石去世时,司马光仍抱病给当权者写信,说王安石过人之处甚多,现在他死了,那些如墙头草的小人肯定会百般诋毁他,所以朝廷要厚待他。这样,王安石死后,被追赠太傅(正一品荣衔)。

司马光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他与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如双子星座,被称为中国史坛的二司马。

这部书一共三百万字,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司马光足足写了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他写这本书差不多是玩命,吃饭让家人送,每天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上面全是一笔不苟的楷书,没有一个草字。那时没空调,房子又小,夏天写书简直是受罪,书稿都被汗水浸湿了。为了避免中暑,他让人在书房里挖了一个大坑,还砌了砖,搞得活像一个坟墓或者说地下室,查资料,写书都在地下室里进行。

书写成后,光是未用的残稿就堆了两间屋子。他自述因为写这个,费尽了所有的精力,弄得形销骨立,不光眼睛快失明了,牙齿也快掉光了,还得了神经衰弱症,记忆力超级坏,并且感到命不长久,连遗书都写好了。

一千多年过去了,《资治通鉴》还是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坦率地说,这本书很难读,有些人读了几卷,就想睡觉,不过又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史学价值极高,是无数文人学子的必读书。

在宋代,司马光无疑是大明星,七岁那年砸缸,就使他成了小童星,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励志教材,年纪渐长功成名就后,又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资治通鉴》,成为妇孺皆知万众景仰的人物。

司马光一生清廉,夫人张氏去世,他没钱安葬,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俗语最先就出自宋朝,而司马光呢,好歹担任过要职当过宰相啊,他没钱,谁信?

当时,他的养子司马康与亲戚主张借钱安葬,还说,无论如何要把丧事办得风光一点,司马光将司马康训了一顿,最后,还是把自己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才得以买棺葬妻。

司马光六十七岁去世时,除了屋子里有一张床,枕头边有一卷书,什么都没有,是真正地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两袖清风。他死后,老百姓是真的很悲痛,自发来送葬哭丧的人,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来了几万人,这些人哭司马光,哭得情真意切,如同哭自己的家人。

此后,老百姓家里都挂着司马光的像,吃饭之前,祭祀一番,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

小编推荐: 代文宗张九龄 《资治通鉴》为何开篇说三家分晋?清华教授专栏品读 真以为贾宝玉不读书?看看他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