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语文阅读网logo
当前位置: 语文阅读网 >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中历史西方重要国家必备知识点

高中历史西方重要国家必备知识点

时间:2019-08-15 14:03:05 分类: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来源:语文阅读网 0条评论

高中历史准备的如何呢?高考中,历史是重要科目,而历史学习中,世界史又是比较难的一部分,这部分并不像中国史接触多。高中历史学习技巧:高中历史西方重要国家必备知识点。关于历史知识点该如何学习呢?小伙伴们快看过来,老师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学习技巧:高中历史西方重要国家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英国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表现:

①手工工场建立并得到发展;

②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2)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

②圈地运动的推行;

③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和成长(有共同利益)

①资产阶级构成: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

②新贵族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兼营工业和商业

3.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的专制统治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

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

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二)过程

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

①目的: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

②斗争:国王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得到群众支持。

③意义:揭开革命的序幕。

2.内战爆发;

议会军和王军

著名人物:克伦威尔;

战役;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

3.处死国王:1649年1月

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

①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②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

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

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

6.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目的:限制王权;

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四)意义

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一)海上霸权的建立

1.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96页的图片)

(二)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

1.17世纪以后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相继打败荷兰、法国。

2.从事罪恶的三角贸易,并成为主要经营者。

3.在亚洲,东印度公司进行海外殖民和掠夺,印度成为英国最大的殖民地。

4.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导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

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形成——英国的工业革命

(一)背景: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资产阶级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3.劳动力: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5.市场:(直接原因):市场需求的扩大。(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二)进程

1.时间: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今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②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③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

2.生产手段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

②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三)重大发明

1.纺织:珍妮纺纱机;

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

3.交通运输: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美国人富尔顿)

(四)影响:(对英国)

1.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号称“世界工厂”,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1836 -- 1848年,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工人为争取普选权而展开大规模的斗争。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了19 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最大的殖民帝国地位引起了新兴的德国的强烈不满。

一战到二战期间的英国

(一)一战前

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组成英、法、俄协约国集团。

(二)一战后

1.成为战胜国,是巴黎和会的主宰国之一,虽严重削弱、但综合国力仍世界第一位,希望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美国一战后代替欧洲,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围绕争夺世界霸权,英美之间的矛盾成为,一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结果,国联由英法控制,说明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掌握世界霸权。

2.对外政策:大陆均衡

(三)二战前:30年代执行绥靖政策

①目的:保住既得利益,祸水东引。

②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

③表现:慕尼黑阴谋;奇怪战争;

④影响: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使30年代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失败。

⑤放弃: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对德采取强硬政策。

(四)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①英法敦克尔刻大撤退,不列颠之战,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② 1942年初,与美国,苏联等国家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③1944年6 月,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1945年初,美、英、法军队从西面攻入德国境内。

⑤参与二战中的四次国际会议。

(五)二战后

1.衰落,初期唯美国马首是瞻;接受美国经济援助。加入北约组织。

2.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及欧洲共同体的成立,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

其他

1.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及其成就

①戏剧家莎士比亚;

②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

2.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1)概念:指英国为维护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的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

(2)实施:

①联合抗法:组织反法联盟,打败拿破仑帝国,重新确立英国的霸主地位。

②联法抗德:20世纪初与法、俄结盟,对付德国;

③扶德抑法: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巴黎和会后,不与法国结盟,用德国牵制法国。

④纵德反苏:二战前,英国联合法国共同纵容德国侵略,企图将矛头引向苏联。

法国

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1.背景

①政治:封建等级森严;

②经济: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③财政困难

④思想准备:启蒙思想

2.过程:(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794年热月政变)

重大事件:

①发布《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

②1792年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③英国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威胁法国;

④雅各宾派统治时期(革命的高潮阶段)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结束法国封建制度: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作用:赢得农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

☆试行恐怖政策:挽救了共和国、挽救了革命,但也伤及无辜。

☆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作用:到1793年底,法国基本把外国干涉军驱逐出国境;

3.意义:

①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一再挽救革命,并把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

②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③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④为此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拿破仑统治时期(1799——1814年)(革命成果的巩固时期)

(一)督政府统治时期: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抗拒欧洲国家的干涉

说明共和制不能适应当时实现政治稳定的需要,要迅速稳定,必须实行集权式体制。

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建立独裁体制,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804—1814年),确立了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1.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措施:颁布《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将革命成果巩固下来,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

3.对外战争:

①性质:经历了从反干涉为主的正义战争到谋取霸权为主的侵略战争的转变;

②评价:早期战争捍卫了大革命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国家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人民反抗,最后导致帝国的灭亡。

4.帝国的崩溃:1814年3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帝国覆灭。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法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巴黎公社革命

(一)背景(自发性)

1.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2.资产阶级政府对普军采取屈膝投降态度,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激起工人义愤。

(二)过程:(暴力性)

1871年3 月,巴黎公社成立,5月失败 。

(三)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法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19世纪末工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降到第四位。

一战到二战期间的法国

(一)一战前,法德矛盾尖锐(源于普法战争),为对付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二)一战后,是战胜国,巴黎和会的主宰国之一,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同英国一起控制国联,取得赔款。体现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

(三)二战前,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欧洲霸主地位逐渐丧失。

(四)二战中

1.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意大利对法宣战,法国投降。

2.1944年6 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二战后

二战后至50年代初,接受美国经济援助,后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时期”,1967年组织并加入欧共体,“冷战”期间,加入北约组织。

1.战后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2.欧共体(欧盟)成员国

美国

美国的建立——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一)背景:

1.社会状况:

①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②移民主要来自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和非洲黑奴。

③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革命的主要力量)

2.经济状况:

①资本主义是经济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形成)

②18世纪中期殖民地经济迅速发展。(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种植园主阶级形成)

③英国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殖民地人民与英国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二)过程:

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2.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3.美国独立: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4.战争转折:萨拉托加大捷;(不久,法国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

5.战争结束:1781年10 月,约克镇英军投降。

6.英国承认 美国独立:1783年。

小编推荐: 1分钟牢记中国古代史 1分钟牢记中国古代史